12月1日下午,2018年福建省航空科普工作座谈会在福州市闽侯实验中学举行,省科协科普部郑恒强调研员、省科技馆展教部许琪主任、闽江学院卫星导航与空间信息工程研究院院长樊春明教授、闽侯县科协潘桂光主席、闽侯实验中学曾维钦副校长、福州三中特级教师车云教授、福建福莱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薛晓辉总经理、林森先生、福建通航航空产业有限公司的汪洋经理、省航空学会理事长的陈兴武教授、薛丙监事长、郑积仕常务理事、陈信华副教授及部分会员代表等参加本次座谈会,学会科普部高宪农部长主持了本次座谈会。
闽侯实验中学是福建省航空学会授牌的航空科普示范学校,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学校的航模工作室、机器人活动室、校园科技馆,对学校的航空科普基础及活动给予充分肯定。
1、会议开始,陈兴武理事长就我省航空科普工作的现状与需求状况作简要介绍如下:
(1)在航空知识类科普方面。航空学会在省科协领导下,30年来已经成功开展了多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航空百年知识竞赛活动,普及了我市中学生航空知识,取得了全国竞赛的个人第四名的好成绩。
(2)在航空技能类科普方面。以航空学会和航空运动协会为代表的群众组织,在省市有关组织领导下,同样在省内外取得许多成绩。2017年由航空学会会员、福莱公司职工及福建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福建队,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行业应用项目竞赛,力压国内多个名牌大学的参赛选手及专业队伍,取得多个单项奖项,并为福建队取得团体三等奖(第四名)的好成绩。
(3)在知识与技能结合类的科普方面(高级科普),我省存在不足,应学习中国航空学会开展航空科普的经验。介绍了典型案例,如中国航空学会举办的“航空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的情况。
(4)通用航空驾驶员培养方面及高校自主招生方面,我省也面临着潜在的需求,迫切需要开展相应的航空科普活动。
(5)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及飞手培训—特别是固定翼普通无人机飞手培训方面,我省同样存在着不足,需要有序的引导及航空知识的普及。
(6)指出航空科普中的一些不足,例如:受场地及空域限制,无法开展大型的航空技能类科普活动,在省会地区无法开展大众化的涡喷飞行及训练,没有空域进行大型的动力伞空中表演活动,以及无法开展能够吸引广大群众参加的大型航空嘉年华活动等。
2、接着,薛丙监事长介绍近几年来我省模型运动协会开展航模及无人机竞赛方面的情况。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是属于技能类竞赛项目,自50年代至今一直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竞赛活动。省模型运动协会成立后至今一直坚持每年开展省青少年“两模”的锦标赛、以及“飞北”、“爱海疆”的竞赛。为了让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加入到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中,协会从去年开始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体育扶贫活动。协会每年开展的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航空、航海、无人机比赛,也吸引了不少社会的模型爱好者机高校学生。随着竞赛活动的开展,航空模型活动及竞赛的场地受限一直是我们的软肋。前年国家三部委有关在全国各地区建立航空飞行营地的文件下发,为从事开展航空模型、其它飞行活动的部门及爱好者带来春天,希望我省有关部门领导关心支持我省的飞行营地的建设。
3、其后,樊春明教授从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特色出发,提出航空科普尝试走“航空+”路线,与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航天技术和业余无线电运动等紧密结合,把多学科多领域融入到航空科普教育中,在提升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同时,给航空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4、车云特级教师就中学生的特色教育呼唤航空科学普及工作。针对目前国内顶尖的90所高校认可的47个竞赛项目,在科技创新班、物理实验班及未来的钱学森班的基础上,融合航空元素,增加校本课程,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取得竞赛成绩,提高高校自主招生录取率。
5、许琪主任就目前省内24个科技馆及28个在建的科技馆的需求,提出馆会合作,结合学术年会、节假日联合策划举办大型航空嘉年华活动,打造活动品牌,扩大航空科普活动的影响力;提出了科技场馆航模师资的培养需求,推动航空科普进场馆、进校园活动;提出合作研发航空航天科普展品、航空展览、科学实验等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科普转化,促进社会公众对前沿航空技术的认知,反过来也能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
6、汪洋经理介绍了位于福州仓山区金山板块中航飞客小镇平台开展航空科普活动的相关情况,飞客小镇航空文化区域室内面积接近2000平米,开放至今不断与其它组织、机构合作,已经策划了“2018福州科技周分会场”、“全国通航日”等重要节点的航空科普工作内容。福建通航在航空科普、航空文化推广方面所承担的重要作用以及位于福清市的野马飞机制造公司及其场地,有足够的飞行空域和场地面积,可用于真机展示,可联合有需求的部门、机构等举办厂房开放日等大型科普活动。表达了力求通过与学会各成员通力合作的愿望,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在航空科普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尝试,为提高我省航空科普的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7、陈信华副教授介绍了航空摄影在军事侦察及测绘遥感中的应用,指出随着近年来无人机低空遥感在城市建设、工程勘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将逐步普及并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链,无人机低空遥感应用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参加全国测绘竞赛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学校将开设“摄影测量与遥感(无人机方向)”专业,2019年开始招生。明确了科普活动进校园对我省无人机及应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8、薛晓辉总经理介绍了福莱公司在省内开展无人机生产销售情况,产品遍及各个厅级单位并成为大僵无人机行业用户第一名。开发无人机专业知识教程、开展AOPA培训和慧飞一共发证600多人;在2018年全国公安无人机比武大会中获取优异名次。公司内部拥有省内最优秀的涡喷飞行人才,且获得过全国涡喷竞赛项目冠军;正在与政府有关部门洽谈飞场问题,地点还没有明确,现阶段暂时在临时场地进行涡喷飞手的试飞工作。
9、其他参会人员在主题发言后开展研讨与交流,进行自由发言,献策航空科普活动建议。提出在闽江沿岸存在许多江滨地带、在闽江口海岸线上有几百个无人岛,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可以成为理想的航空科普场所。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基于福建现有的航空大省基础以及中国航空学会的优势资源,发展福建省航空科普工作,大有可为。
10、最后,郑恒强调研员总结大家的谈话内容,肯定了学会、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充分利用中国航空学会及军民融合的资源,把知识与技能普及到青少年及公众中去,并解决飞场与扩大科普规模的问题:
(1)可以依靠中国航空学会的赛事活动及其社会影响,促进福州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挖掘现有资源,如在闽江两岸的江滨地带或者福州周边的海岸地带,打造适合于举办大型航空科普活动的场所。
(2)加强国企与民企的合作,利用休闲农业空域,打造航空科普飞场,并延伸航空产业;开展与福清野马飞机制造公司的合作,争取能够共同开发利用现有的空域,加强合作,建设大科普及航空竞赛场所,共同建设国际型航空科普基地。
(3)扩展科普人群,从青少年、公众、产业三方面解决科普问题。例如,在青少年科技辅导中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增加航空知识课程,实现资源共享;迎合公众需求,通过比赛这一载体,提高公众参与度;航空产业依托行业协会,带动航空科普的发展。
座谈会历时3个半小时,肯定了已经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也明确了我省航空科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充分发表意见与建议后,圆满结束。